Kaiyun·官方网站-中国大陆权威在线教育平台

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Kaiyun中国官方平台

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09 05:36:25| 浏览次数:

  2025年2月,教育部公示了2024年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高等继续教育领域)培育建设名单。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申报的两个项目成功入围。“一个中心,五轮驱动,打造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入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任务,成为黑龙江省唯一入围的学历继续教育项目;“‘育训行优’四位一体全链条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体系创新与实践”入选非学历教育改革创新任务,为黑龙江省两个入围项目之一。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畅表示,此次重点任务的成功申报,全面反映了学校继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理论的实践成果,标志着学校深化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为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东北农业大学是全国首个开办网络教育的农业院校。在新时代,学校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持续探索转型发展之路。《东北农业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到,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与继续教育共同构成东北农业大学的现代人才培养体系。对非学历教育,学校给予清晰定位:非学历教育是东北农业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桥梁,是学校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渠道,是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创建“世界一流学科”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展非学历教育方面,东北农业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自1957年开办成人函授教育以来,学校持续深耕继续教育,是全国农业院校中最早探索非学历教育的高校之一。

  在地理区位方面,学校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服务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东北地区。学校以非学历教育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在专业学科方面,学校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同时涵盖农、工、理、经、管等多个学科。依托学校学科优势,非学历教育可提供丰富的课程和培训项目,尤其是围绕北方地区农作物良种良法、土壤改良、节粮减损、新型肥药、加工贮存及畜牧养殖等领域,以科技创新助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

  在师资方面,学校从全国范围内遴选出一批精业务、重实践、授课效果好的教师,其中包括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农科院等机构的专家教授,形成了一支“名师+行业精英”近500人的师资队伍。这些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能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内容,确保了非学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基于学校多方面的优势,继续教育学院提出了“三依托”发展战略:依托政府项目服务国家战略,依托农业行业企业服务乡村振兴建设,依托信息技术建设培训平台。

  按照“三依托”战略,学院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类型的培训项目,学校的优势在此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学院也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实现了非学历教育的开拓创新。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学院特别注重提高培训层次。多年来,学院承担了新领域人才培训、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耕耘者”振兴计划项目等,学员遍布全国 10 个省(自治区)、20 个市(地区)。目前,黑龙江省绝大多数县(市、区)政府领导班子及全省980多个乡镇,都有在学校培训过的学员。

  在积累的众多典型案例中,“头雁”及“耕耘者”项目表现尤为亮眼。这两个项目不仅展示了学院在培训领域的专业素养和深厚实力,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头雁”项目中,学院借鉴国际培训领域的BOPPPS教学模型,根据人的注意力只能持续约15分钟的规律,将课堂内容切割为多个时长为15分钟左右的教学单元;更加关注学员“学到了什么”,按照认知规律,设定了清晰、具有可检性的目标;强调参与式教学,要求学员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耕耘者”振兴计划项目是农业农村部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开展的战略合作,由腾讯公司出资5亿元,面向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开展免费培训。东北农业大学承接了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和腾讯公司合作的9期培训任务。在培训中,继续教育学院采取“分段式、进阶式、参与式、重转化”模式,按照线上培训、线下初训、研学培训、进阶培训和成果分享5个阶段,指导培训机构组织培训。综合运用案例分析、主题研讨、学习成果路演等参与式教学方式,提升培训转化效果。在培训中,全程实行数字化管理,参训学员通过“为村耕耘者”微信小程序完成线下培训报名、线上学习互动Kaiyun开云和学习情况记录。项目各参与单位和培训机构,通过“为村耕耘者”培训管理系统和企业微信App实现培训过程管理和沟通联络。

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图1)

  继续教育学院注重经验总结与提炼。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院研究、打造出“育训行优”全链条的人才培育体系。“育”即开展学历继续教育,“训”即开展技能培训,“行”即开展实践教学,“优”即优化培养体系。2024年,由院长刘畅主持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育训行优’全链条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体系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这个可复制、可推广的体系,成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典范。

  通过该体系,学院提出了“育训行优”全链条育人新理念,即立足“订单式”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以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为理念,聚焦“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要求,着重培育具有龙江特色的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乡村振兴人才。这既能解决乡村振兴的人才短板,也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有用武之地,提升了人才的使用效率,为基层输送了知农爱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学院构建了“政校企联动、产学研融合”的育人新机制。建立政府政策引导、校企深度融合、全程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通过学校、政府以及企业的跨界联合,推动形成政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长效保障。同时,依托校内外26个产学研基地,落实产学研深度融合行动,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学院形成了“育训并举、长效跟踪”人才培育新模式。将赋能与学历提升相结合,培训课程可予以学分转换和认证;建立“固定课堂+田间课堂+空中课堂”“技能培训+帮扶指导+项目跟踪”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成效;采用学实交替、穿插体验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强技能学习的体验感和实效性;长期跟踪收集、整理和分析学员生产实践中的各种信息,以“学员询疑→专家答疑→预约帮扶”方式,实现线上“把脉问诊”。

  学院打造了一站式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个性化学习新平台。融合远程数据中心、学习资源库、虚拟实验室以及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了学习支持服务平台。该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及产品技术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为超过55万师生提供一站式教学服务平台。

  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刘畅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高校首先要围绕学校优势学科与专业特色,站在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社会需求起点上,做好非学历教育的顶层设计与发展规划。在体制机制方面,由于非学历教育涉及校内外多方合作与资源协调,在明确其校内定位的前提下,要建立管办分离的管理机制,促进非学历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

  “教学设计与支持服务非常重要。”刘畅表示,高质量的非学历教育课程必须具备科学的教学设计,并配套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课程内容应充分反映社会需求,结合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注重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要通过训后学员满意度调查,全面评估教育效果,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构建与“世界一流学科”高校相匹配的继续教育是学院的愿景。“我们要按照《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部署,全力推进学校继续教育多元化转型发展,构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相互交叉融通,最终形成具有东农特色的继续教育综合体。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刘畅说。

TOP